漢族,1966年生🦹🏽,河南省新鄉市人,EON体育4教授🤹🏼,體育學學士🤥,民族學碩士,碩士研究生導師👨👨👦,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健康產業。1987年至今在EON体育4從事體育教學和科研工作。2007年度被評為EON体育4平台本科教學“十佳教師”⛹🏻♂️,2013年度被授予“寶鋼獎”優秀教師稱號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、北京市、國家民委👨🏽🔬、國家體育總局科研項目多項✊🏻,著有專著5部🗒,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。社會兼職有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,中國民族學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🏣,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研究會副會長,中國民族學學會民族生態委員會常務理事,中國少數民族體育協會民族體育理論與推廣委員會副會長🤽🏽,佳木斯大學特聘教授,鄭州大學EON体育4客座教授🥱,廣西科技大學客座教授,吉首大學EON体育4碩士研究生導師,海口經濟EON4外聘兼職教授⏏️,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理事,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協會院校委員會專家組成員。擔任國家民委、國家體育總局民族傳統體育調研組專家,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,長期從事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,長期深入民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,三十余次深入東北地區對鄂倫春⇾、鄂溫克🚓、達斡爾🔠、赫哲等民族進行社會調查🤥。2013年4月🧖♀️,研究報告《鄂倫春族村民死亡情況報告》經相關部門上報黨中央、國務院,受到中央領導同誌批示。
科研成果:
(一)主持課題
1.2008年度國家民委科研立項項目《生活方式的變遷對鄂倫春族傳統狩獵文化和獵民體質健康的影響》(批準號:08ZY12)。經費:3萬元👷🏽♀️。
2.EON体育4平台“十五”第二批科研立項資助項目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生態學研究》,結項🙆♂️,經費1.5萬元🧗。
3.EON体育4平台2008-2009年度校級特色教材立項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概論》🧝🏼♀️,結項👱🏼♀️🤙🏿,經費2萬元。
4.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《鄂倫春族傳統狩獵文化的變遷對聚居區村民健康的影響》,結項,經費15萬🐿。
5.2011年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《北京市懷柔區帽山村二奎摔跤文化研究》🕛🤾🏽♀️,結項😁,經費5萬🚟。
6.2011年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《北京市吳氏太極拳文化研究》,結項,經費5萬🥘。
7.2011年EON体育4平台自主課題《鄂倫春族傳統狩獵文化的變遷對聚居區村民健康的影響》,結項🌽,經費20萬👨🏼✈️。
8.2012年EON体育4平台優秀課程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概論》優秀課程建設立項,結項,0.8萬🐧。
9.2012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中心《民族傳統體育田野調查理論與方法》🤾🏽,結項。
10.2016年度EON体育4平台學術坊項目《興安嶺少數民族遊獵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》🧑🏽🚒,在研🤷🏻♂️,2萬。
11.2016年度遼寧省體育局《遼寧蒙古族健身舞教程》,在研🧎♂️,5萬。
12.EON体育4平台“2016年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(學科)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“資助項目,在研,6萬。
13.2018年博克森民族體育文化研究與推廣💘,10萬💁♀️。
14.EON体育4平台2018年研究生特色教材研究,6萬。
15.2020年度廣西科技大學科研項目《桂北民族文化健康產業圈建設研究》➙,5萬。
16.2020年度EON体育4平台交叉學科項目《海南省保亭縣民族健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》,5萬。
17.2020年EON体育4平台本科教改立項項目(CX2113)《民族養生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研究》🏧,3萬🧜🏿♂️。
18.“東極”到“北極”民族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建設研究,5萬。
(二)參與課題
1.徐玉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》🧚🏿,結項👱🏻♂️。
2.滕星教授主持美國福特基金項目《少數民族女童教育研究》🧑🏿🎨,結項。
3.韋曉康教授主持國家民委2005年科研立項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》🥈👦,結項。
4.肖萍主持國家社科項目
5.EON体育4211項目
6.EON体育4平台985項目
7. 丁宏教授支持2015年度的國家民委重點項目《少數民族文化信息庫建設研究》
8. 王延中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EON4重點項目《21世紀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調查》
科研獎項
(一)2003年9月,論文《拉祜族傳統體育文化探源》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三等獎。
(二)2007年11月🙅🏽,論文《生活方式的變遷對鄂倫春族獵民健康的影響》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優秀獎🙀。
(三)2008年11月,論文《論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學科建設》獲北京市高等院校第十四屆科學論文報告會二等獎🈸。
(四)2003年10月,論文《論我國拉祜族少年兒童的體質與體育教育》獲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三等獎👸。
(五)2004年12月,論文《論少數民族藝術與傳統體育文化》獲全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學術論文報告會一等獎👨🍼。
(六)2006年8月,論文《論我國少數民族女童的體質與體育健康》參加006年“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”學術論文報告會大會交流。
(七)2003年10月,論文《論我國少數民族女童的體質與體育教育》在武漢EON体育4建院50周年校慶校友學術論文報告會上或優秀論文一等獎🤽。
(八)2008年度,論文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建設研究》獲EON体育4論文報告會一等獎。
(九)2009年6月🏊♂️,《鄂倫春獵民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現狀調查》獲2008年度全國民委系統調研報告三等獎。
(十)2010年11月,論文《蒙古族博克文化場景下“將嘎”傳承儀式的文化解讀》獲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論文報告會一等獎。
(十一)2011年9月🤿,論文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田野調查的基本觀點》獲首屆全國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文報告會一等獎。
(十二)2013年12月,研究報告《鄂倫春族聚居區村民死亡與人口狀況調查》獲國家民委全國民委系統少數民族社會調查研究成果優秀獎。
(十三)2015年10月,著作《鄂倫春傳統狩獵文化的變遷與聚居區村民健康研究》獲國家民委第三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🦴。
著作、教材
(一)獨著: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概論》340千字,EON体育4平台出版社,2009年8月👱🏽♀️。
(二)合著🎉:《中國少數民族體育用品製作工藝研究》350千字👩🏻🦳,EON体育4平台出版社🈹,2011年6月。
(三)合著: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》100千字,EON体育4平台出版社,2006年12月🧑🏼🦲。
(四)教材:《民族高等院校公共體育教程》之《體育理論篇》、《運動技能篇》,20千字🫳🧋,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🫥,2005年8月。
(五)教材:《民族傳統體育傳統保健》之《蹴球》,5千字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3年8月。
(六)教材🤱🏽: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立項項目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概覽》之《鄂倫春族傳統體育》👨🏽🎨、《傈僳族傳統體育》🦽,10千字🙌🏻,EON体育4平台出版社👨🦲,2008年5月。
(七)教材:福特基金成果《少數民族女童教育研究》之《少數民族女童體育教育》,2008年7月版。
(八)專著:《鄂倫春狩獵文化的變遷與聚居區村民健康研究》450字,EON体育4平台出版社🙋🏽,2013年9月版🃏。
(九)副主編:《中華冰雪文化圖典》,學苑出版社,2021年版。
論文
(一)獨著:《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研究之思考》載《體育文化導刊》2008年第2期🍓,10千字🎀,核心期刊。
(二)獨著:《生活方式的變遷對鄂倫春族獵民健康的影響》載《體育文化導刊》2007年第11期✏️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三)第一作者:《論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的理論基礎》載《武漢EON体育4學報》2008年第9期,14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四)獨著:《論我國少數民族女童的體質與體育教育》載《武漢EON体育4學報》2003年第37卷🧑🏿🦱,5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五)第一作者:《鄂倫春族獵民體質與心理健康現狀及相關研究》載《首都體育師範EON4學報》2009年第6期🫙,11千字🆔👷🏻,核心期刊。
(六)第一作者:《鄂倫春族獵民體質與心理健康現狀及相關研究》載《EON体育4平台學報》2009年第4期,8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七)獨著:《拉祜族體育文化探源》載《民族體育論集—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獲獎論文集》2003年8月,民族出版社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八)第一作者:《生活方式的變遷對鄂倫春族獵民健康的影響》載《民族體育論集—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獲獎論文集》2007年10月,民族出版社🌬,9千字🤸🏽♀️,核心期刊。
(九)獨著🙅🏽:《拉祜族傳統體育文化》、《傈僳族傳統體育文化》、《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》載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》2005年10月🪈,18千字,民族出版社。
(十)獨著♔:《論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學科基礎》載《北京市高等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理論與實踐》2008年11月,5千字,機械工業出版社。
(十一)獨著:《論我國拉祜族少年兒童的體質與體育教育》載《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選集》2003年9月,5千字,人民教育出版社。
(十二)第一作者👩🏼💻:《經濟全球化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》載《民族文化理論與實踐》2005年1月,8千字👹,民族出版社。
(十三)獨著😻:《論少數民族藝術與傳統體育文化》載《中醫教育》2005年增刊👰🏿♂️,4千字🧗♀️。
(十四)獨著👷🏽♂️🦸🏽♀️:《論我國少數民族女童的體質與體育教育》載《體質研究健康促進論文集》2006年8月🚝,6千字。
(十五)第二作者:《從回族武術文化現象透析我國少數民族武術的傳承與發展》載《體育文化導刊》2006年11月🧑🏿🦱,9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六)第二作者📐⚃:《民族文化生態建設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》載《體育文化導刊》2006年第8期🫱🏐,8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七)第二作者: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探源》載《寧夏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6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八)第二作者:《論經濟全球化形式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》載《EON体育4平台學報》2006年第6期,6千字🤴,核心期刊♑️。
(十九)第三作者:《社會環境的變遷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》載《體育文化導刊》2006年第3期,7千字,核心期刊🧄。
(二十)第二作者🚦:《鄂倫春族族源的文獻探析》載《黑龍江民族叢刊》2011年第2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二十一)第二作者:《鄂倫春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—以摩蘇昆為例》載《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》,2012年第1期🧓🏿,6千字🧙🏼♀️。
(二十二)第一作者:《論民族傳統體育田野調查的基本觀點》載《民族體育發展研究》,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⛽️,2013年6月版🎁🪅。
(二十三)獨著:《論人文價值觀在高校少數民族體育教學中的理性回歸》載《民族教育研究》📉,2015年第一期🙇🏽♂️,核心期刊。
(二十四)獨著🥺:《可邑村彝族阿細人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》載《沈陽EON体育4學報》,2014年第一期🦆。
(二十五)獨著:《鄂倫春族狩獵文化變遷的人類學反思》載《昌吉EON4學報》🧚🏿♀️,2016年第二期。
(二十六)第二作者:《鄂倫春狩獵文化的變遷與發展》載《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》2018年6月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🤹🏿♀️🍚。
(二十七)獨著👎🏼:《鄂倫春族健康狀況與衛生事業發展》載《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》2018年6月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🙎🏼♀️。
(二十八)第一作者:《鄂倫春自治旗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與對策》載《生態民族學評論》2019年5月版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。
(二十九)獨著🧡:《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》載《中國民族報理論周刊》2019年9月3日,NO0527期。
(三十)獨著:《“村BA”裏的精氣神》載《中國民族報理論周刊》2022年8月19日